搜索

让产业向西部转移,要尊重市场,因势利导

发表于 2025-04-04 20:14:03 来源:新闻观察者网

国家提出产业转移,不是第一次了,之前就一直有这个说法。八九十年代刚开始搞市场经济的时候,没多久就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、孔雀东南飞的情况,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越来越发达,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人口大量向沿海地区转移。所以,在九十年代就已经非常关注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,和城乡差距、贫富差距并列为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差距。但当时经济学家有个简单的解释,也是当时比较主流的想法。当时的人普遍认为,产业转移是因为土地、资源和人口要素的价格导致的,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,要素价格上升,沿海地区不再适合继续发展的产业就会溢出,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。而且,在2000年之后,国家就曾多次提出,要逐步推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,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,不再适合沿海地区继续发展的产业,可以向内地转移。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。在沿海地区的要素价格上升之后,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相当一部分并没有转移到内地去,而是直接转移到了国外,其它要素价格更低的国家和地区,比如东南亚等,已经承接了不少中国转移出去的服装等产业。当然,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向内地转移,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内地,尤其是一些提前规划并做了一些相应的承接准备的地区,都接收了一部分从沿海地区转移过去的产业。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环保等原因,被迫向发展水平更低的地区转移,比如苏南向苏北和山东转移,江浙沪向安徽转移等,都确实发生了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产业转移是市场配置资源和要素的结果,并不是人为规划的原因,至少相当一部分转移出去的产业,与原计划承接的产业并不相同。也就是说,在今天的条件下,由国家来推动产业转移,实际上难度是比较大的。最基本的原则是,应该顺应市场的规律和逻辑来推动,而不是完全靠计划或者规划来推动的。有人可能会说,为什么建国初能够让上海的技术、工厂乃至工人向全国各地输出,六十年代又推动了三线建设,把一大批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有计划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呢?这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,因为当时全国都是计划经济,与外部经济联系较少,外贸依赖度很低。因为是计划经济,所以国家既可以放在这里,也可以放在那里,还可以一声令下,就把一个企业从这里搬到那里。更重要的是,当年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企业,在后来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,相当一部分已经破产并消失了,当年转移到中西部山区的产业工人,相当一部分也在后来逐步返回了沿海地区。即使他们自己回不去,也会千方百计的让自己的子女回去。而今天的情况已经变了,和当年完全不同。今天中国经济的外贸依赖度很高,对产业链的要求也很高,沿海地区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,已经积累了巨大的优势。比如一些高端制造业,会很自然的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就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下游配套更为完善,在沿海地区生产经营更为方便。还有一些原材料依赖进口,市场主要在国外,也会选择在沿海地区投资,而不是内地。即使主要面向国内市场,也会选择交通更为便利,产业链更为发达和完善的地区,毕竟物流运输成本是不可能不考虑的。当然,也不是说产业转移就行不通,但最起码的原则还是前面已经说到的,要尊重市场规律,顺着市场规律来,以引导为主,而不是不顾市场规律,完全靠行政命令来强行指挥。比如一些原本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,如果要强行迁往内地,那么结果可能不是这些产业服从命令,乖乖去西南腹地,而是会直接迁往国外其它合适的地区。这样的话,就得不偿失了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随机为您推荐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让产业向西部转移,要尊重市场,因势利导,新闻观察者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